其實這篇博客寫了一半之後又被我刪了,因爲基本上沒啥新意,都是老生常談而已,而且發出來未免會讓人覺得得了便宜又賣乖。不過又一直如骾在喉,不吐不快,更何況這便宜還沒有得呢,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就算得也不知道能得多少,但是這苦果基本上是吃定了……
主要還是想說這次的調控政策。可以說是空前嚴厲,估計是為某人2012繼承大統做的準備,要是寶座還沒有坐熱就被趕下來多丟人啊。但是問題是這次的調控的著力點基本上是行政命令,而不是經濟手段。這是什麽意思?就是説它想干預經濟規律。而歷史證明,忽視經濟規律,忽視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會死得很難看。計劃經濟的失敗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現在,有開倒車的跡象。
房價被炒高了,那麽最好的平房價的方法就是加大供應。出臺所謂的限購令只會製造短缺,短時間内可能買的人少了,但是需求還在,不會憑空消失。最簡單來説,某個物品價格高了,人們爲了賺錢就會擴大生産,就會導致供應增多,緩解供求關係,價格自然會下跌。而不是強迫減少需求,這樣子的後果是,價格下跌了,於是供應會慢慢減少,等到行政命令失效(或者說得不到有效地執行)的時候,市面上的供給肯定比當初還要少,這樣就會有一輪報復性上漲,吹起更大的泡沫,等到這個泡沫破了,中國的經濟估計就完了,於是大家都吃苦果,或者同時會有甜果吃——那時候,中國的茉莉花革命估計就肯定沒有問題了。
有些人會說,你又光批評不談解決方法了。其實很簡單,市場化。可能有人會問,現在不就是市場化麽?以前福利分房的時候哪有房價這一說阿。其實現在恰好就是不夠市場化,因爲土地在政府手裏。而且還只有70年。當土地徹底私有化,或者說,土地的產權永久化,並且,土地敞開供應,人們愛拿土地幹嗎就幹嗎,沒有小產權房的限制,沒有耕地土地紅線的限制,那麽,市場就會證明它的力量,並且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這個比較難實現,那麽可以先收回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央必須將大部分的稅歸還給地方。現在地價爲什麽那麽高?其實根源還是在中央。當年朱總理搞分稅制,把當時有油水的稅种幾乎都收為國稅做“轉移支付”,說是要幫助不發達地區發展,結果地方承擔了大部分的工作,但是只能拿到很少的錢,地方除了賣地,還能怎麽辦?而且,在這個“轉移支付”的背後,還有巨大的腐敗空間,各駐京辦的“跑部錢進”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東莞在08年之前一直沒有駐京辦事處,就是因爲市里面知道,不管如何努力,估計也要不到中央的轉移支付資金……不過近幾年有消息說要成立駐京辦了,也許是因爲要發揮駐京辦的其他的職能,就是協調關係,迎來送往……
所以,其實地方政府出於經濟收入以及GDP政績的考慮,並不樂意看到房價的下跌,這也是爲什麽我會覺得行政式的調控最後會無疾而終的原因,現在風頭正勁,地方政府還不得不出臺一些嚴格的地方調控措施,並且嚴格執行;但是風頭稍微那麽過去一點,那麽執行的力度就會大大減弱了,各種各樣打擦邊球的方法也會應運而生,這個時候,也就是房價暴漲之時……
网上有一个猪买房的寓言,说的够清楚了,还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