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首都博物館裏面《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中,我發現在裏面的中國第一批(貌似也是唯一一批)禁止出國展出的64件文物……
比我之前瀏覽首博網站介紹中發現的9件要多。在9月25日,我發表的《國慶計劃(第一版)》中,提到了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鷹鼎、良渚出土玉琮王、利簋、虢季子白盤、人物禦龍帛畫、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銅搖錢樹、鴨形玻璃注等9件文物。我今天拿那64件文物的目錄以及介紹和照片、印象進行對照的時候,發現還有彩漆鳳鹿木雕座屏、墻盤、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木活字印刷紙本、銅屏風構件5件(這個算一件)等4件文物也屬於那64件文物。可惜的是,當時人太多了,我都沒有好好仔細看“銅屏風構件5件”,也沒有給它拍照片……另外,“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是禁止拍照的,所以我在它前面研究了足足10多分鐘;還有“虢季子白盤”,這個是老朋友了,以前去國家博物館的時候就經常看到它,所以這次發現它跟前有一堆人很難擠進去我就不看它了,自然也沒有拍照片……
陶鷹鼎,這個,也許我之前見過它,我沒有太大印象,它是屬於國家博物館的,但是我不知道它是否在珍藏特展裏面。這個是一件商朝的東西,做成這個樣子的陶器還是很少見的……93年第一次申奧的時候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7件文物去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展示,這件就是其中之一(禁止出國展覽的列表是2002年左右出來的)
新石器時代良渚出土的,也是目前出土的最大最精美的玉琮,所以叫“玉琮王”。
新石器時代的東西,也屬於國家博物館。據説是珍藏特展的展品,只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我還是對青銅器比較有感覺啊。這件東西的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不過比我想象中大就是了。
利簋,我還是不太確認我在國家博物館裏面有否見過它,也許我翻下我以前的照片能看到它呢。它的珍貴之処在於它記錄了武王伐紂一次戰爭的天象,根據這個,天文學傢算出了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商周斷代工程一個極爲重要的證據和綫索。
戰國中後期的作品。說實在的,如果不做功課我看不出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就算做了功課,我也只是知道它很特別,是那64件文物之一而已。它的介紹說是畫上有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目前爲止發現用這種畫法的最早作品。這張畫出土的時候是放在外棺和内棺之間的。
我在做功課的時候鬼斧神差地忽略了這件作品,以至於只有這個角度的一張照片……這個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一件木製品,出土以後就一直被看作是楚國的木漆器工藝品的代表作。
很奇怪這件東西並沒有出現在首都博物館網站上關於本次展覽的介紹裏面,以至於我在做功課的時候把它給忽略掉了。同樣沒有出現在介紹裏面的還有南越王墓出土的“銅屏風構件5件”,這個直接導致我在看到實物的時候並沒有把它給認出來……這件作品的價值在於其銘文,可以從銘文裏面看出周王朝對殷商遺民的政策。此外,銘文的文體愛用簡明整齊的四字句式,這個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比較明顯的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這張照片的銘文是反的,我真應該從對面拍它下來)
鴨形玻璃注,這個東西是在北燕國(407~436年)時代的,在早期有這樣子的造型的玻璃器皿是相當罕見的。另外它的一個罕見之処是它的成分和當時羅馬的玻璃十分相似,据推測這個東西應該是通過絲綢之路從羅馬來的中國……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木活字印刷紙本,西夏文遠看像中文,不過近看了卻會發現一個字都不認識,點這裡看大圖片。這個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從它的文字排列並不完全整齊和部分倒字可以看出來是活字印刷(不過我沒有發現倒字,也許這一頁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