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立春了還下雪?

昨天上午就飄了好大的雪花,不過沒有積起來,落地即化。下班的時候改下雨了。

昨晚睡覺前往窗外一望,好大雪阿。

今天早上就成這個樣子了

1

2

Google的社会化梦想与Reader

这是我目前见到的分析得最精辟的中文文章。来自霍炬。

原文连接: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3/03/19/googlereader.html

Google的社会化梦想与Reader

 

朋友跟我说,你那些打算写的blog要是再拖着不写,拖过7月1号Google Reader关闭了我们就看不到你blog了。这个笑话讲的很好,所以我决定最近多写点,我们就从Google Reader开始吧。

 

一 搜索与社会化

 

Google Reader的前产品经理在Quora回答了关于Reader关闭的问题 ,导致Google Reader被关闭的主要原因是Google Plus。这并不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从Google把Reader的分享功能强制转到Google Plus之后,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

 

Google Plus是一个让我非常不喜欢的产品,但讨论这个产品,必须要从搜索和社会化的关系说起。几年前,SNS尚未覆盖到足够多的人口,那时候搜索引擎是获取信 息的重要方式。这个很好理解,人们碰到一个问题,会去Google搜索答案。比如现在这件事,如果几年之前,人们会去Google搜索”为什么 Google Reader被关闭了”。但现在,SNS已经覆盖了足够多的人口,事情发生了变化,现在你应该不会再去搜索这个问题了,而是会去你常用的SNS上,把这条 问题贴出去,然后你就会收到很多答案,有一句话的回答,比如”因为Google Plus”,”因为RSS不重要了”,也会有人给你一些链接,这些链接带着你访问到更长的文章,比如Google blog的官方声明,或者是我这样的blog。

 

于是,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在SNS上向好友提问,会比直接去搜索更好,得到的答案质量也更高。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SNS的关系确定了 关注范围,你和你的好友往往关注在相似的领域,这样等于他们帮助你扩大了视野,过去你需要读遍所有的相关信息,现在不需要了,你没有读过的信息很可能藏在 你的好友脑子中,你只需要问就可以了,好友往往能帮你获得更准确的答案。

 

Google伴随我们走过了互联网信息匮乏的年代,进入了这个信息过度繁荣的年代。现在信息不是太少,而是过多。从过多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变得比以往更加 困难。在几年前,利用PageRank就可以获得最有价值信息,但今天这招已经不那么灵了,一方面实时性信息更加重要,另外一方面因为需求的多样性(或者 称之为长尾),任何一个搜索结果,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人,都应该有完全不同的排序。而SNS的模式天生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传统的搜索不会完全消失,但基于SNS的搜索或者叫做知识共享,必然会夺走传统搜索的市场份额。对于Google,这意味着一些本来能赚到的钱会被 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SNS赚走,甚至这意味着搜索引擎这个商业模式增长期的结束。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社会关系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广告匹配程度,进而提高命中率,带来更多的收入。可见搜索引擎和社会化早已密不可分。

 

Google对社会化的尝试很早就开始了,按照时间顺序来回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

 

 

  • 2008.11 SearchWiki 通过这个功能,用户可以对搜索结果进行重新排序,这个功能只影响登录过的帐号,并不算完全的社会化搜索,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 2009.10 Google Social Search 这次是真正的社会化搜索,搜索结果中整合了 twitter 和 FriendFeed的好友关系,后来加上了Google Reader的好友Share结果。如果你跟我一样是twitter和Reader的重度用户,在这个时段会觉得搜索无比好用,我搜索的结果往往是朋友分 享过的内容,甚至我在寻找一些技术问题的时候,会在搜索之后去找到分享过我需要内容的朋友直接发邮件讨论。
  • 2011.3 Google +1 从技术上,这是一个伟大的产品,你的好友在搜索结果里面点击了+1按钮,将来你搜索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会让每个人的搜索结果都受到好友关系的影响,从而完 全不同又更加精准,这个功能需要有巨大的数据量和计算量支持,而且几乎实时,在技术上这是令人惊叹的成就(后来我们知道了,那时候Google已经部署了 Spanner了,我猜想正是有了Spanner,Google才有能力支撑这个产品。将来我们有机会单独谈Spanner这个伟大的系统)。可惜在产品 上,这不是个好主意。Google的原则之一是”让用户尽快离开Google”,也就是说,用户获得搜索结果之后,就离开Google,转向了目标网站, 这是Google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但这个原则和+1这个产品发生了冲突,没有多少人会在点击搜索结果离开Google之后再回来点一 次+1,这个产品的应用场景出了问题。
  • 2011.6 Google Plus这个Facebook的克隆终于上线了。 虽然Google自己号称Google Plus有各种各样的独创设计,但无一能改变它就是一个Facebook的克隆这个本质。
  • 2011.11 Google Reader被去掉了分享按钮,换成了分享到Google Plus

 

 

按照时间线回顾这段历史,你会看到,最大的转折点是2010~2011年,随着Larry Page重新担任CEO,从微软来的Vic Gundotra被提升为负责社交产品的SVP,Google整个变得不对劲了。所谓不对劲,就是从创新走向了山寨,而且失去了应有的品味。做为开发过搜 索引擎的人,我非常能理解社会化对搜索引擎的重要意义,但竞争不应该是通过Google Plus这样的山寨产品进行的。

 

到目前为止,社会化搜索方面,最像样的变化确实发生在Facebook,而不是Google。Facebook的Graph Search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创新产品。只不过在基础技术方面,Facebook比Google还有很大差距,前面提到过Google Spanner,我想Facebook目前还没有同级别的基础设施,所以Graph Search仍然还在测试状态,速度慢,还没办法让所有用户都用到。

 

二 Google Reader的金矿

 

前面说到,2011年之前的Social化测试中,Google Reader的分享和好友关系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Google Reader确实始终没能成为一个大众产品,但因为其用户偏向专业和严肃,所以其数据质量相当高。这些数据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RSS这个概念过于复杂,难以被普通人理解,不过RSS也不应该直接面对普通用户,它是一个基础协议,应该被包装成合适的产品使用。在我看来,Follow这个动作就是对RSS最好的包装之一,而早期Facebook的Feed同样可以看作是对RSS订阅的包装。

 

本来Google reader加入了好友和分享之后,已经在往正确的方向行进,并且已经有了坚定的数据基础,但Google Plus毁了这一切。随着Google Reader的分享被去掉,Google Reader的整个社区立刻消亡,人们并没有像Google预料的那样进入Google Plus,而是直接选择了放弃。

 

到现在来指责Google Reader用户滑坡是不公平的,一个被去掉了最重要的功能,禁止再做社会化尝试,并且还不断的被抽调走人手的产品,能维持至今已经是奇迹了。如果没有 Google Plus的影响,让Google Reader顺利发展到今天,或许会成为和Facebook完全不同的一种社交系统,从而再次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如果是2003年,那个刚刚推出 Gmail的Google,他们一定会这样做,遗憾的是2011的Google不会再这样做了。换句话说,Google引以为豪的文化已经改变了,这个结 论可以从一系列事件看出来,我会在第三部分说到。

 

虽然没有了社会化功能,但RSS本身的良好设计和Google Reader过硬的产品质量,仍然没有令其丧失生命力,BuzzFeed说,到目前为止,Google Reader驱动的流量仍然远远大于Google Plus,原文中有两幅对比图,非常令人震撼。 著名的独立blogger, JOHN GRUBER证实了在他的blog上,这个数据是正确的

 

没有了好友和分享功能的Google Reader距离普通人更远了,但却在无意间成为了一种半专业工具。其用户中大量是媒体记者,编辑,Blogger等等传媒相关职业以及一些研究人员。我看过西乔如何创建Designlol的内容,也看过谷奥创始人gokeeper如何为谷奥挑选新闻,他们都是用极快的速度扫过数百个订阅源的标题,从中筛选出可能有意义的内容,然后展开仔细阅读,最终决定是否应该采用,最终形成读者看到的网站。

 

不知道当年抄袭谷奥的新浪科技郑 峻是不是也这样工作 ,我想应该不是,新浪这类大型媒体有自己的内容管理方式。这就是我说的”半专业工具”的意思,Google Reader为大量基于Blogger的小型媒体提供了信息获取和内容管理工具,帮助他们用极低的成本完成工作,而大型媒体往往有自己的媒体工具,反而不 需要这种工具。但正是这些半专业的个人媒体,逐渐变成我们每天阅读的主要内容,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阅读习惯的变迁,是不是已经从阅读门户新闻,逐渐变成了阅 读中小型个人媒体。这是blog,WordPress,RSS和Google Redaer的共同贡献。所以就算是你没亲自使用Google Reader,间接的,它也在帮助你获取信息。

 

Blogger们和研究人员对Google Reader的用法是这样的:他们订阅大量相关的内容源,平时并不会全部读完,但是在需要知道某些事情时,会到Google Reader中搜索,我就是这样写的这篇Blog,这里面列出的数据和链接,多半是通过这种搜索的方式获得。换言之,对于这类用户,Google Reader不仅是新闻源,还是资料库。

 

这种使用方法就直接把Google Reader变成了个性化搜索引擎,为什么不直接用Google搜索?因为内容太多了,多数内容我只要从平时自己积累下来,订阅过的信息源中搜索就足够 了,快而且准确。如果Google Reader的分享功能没被去掉而是继续加强,并且引导用户这样使用,我应该还可以搜索朋友的分享和朋友的订阅,那样的话社会化搜索早就成型了。可 是,Google的短视错过了这个机会,在决定了关闭Google Reader之后,整个社区和用户群分崩离析,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除此之外,Google Reader缓存了大量历史数据,一些blog网站已经不在了,但只要输入RSS源,在Google Reader仍然能看到。这次关闭之后,这些数据很有可能永远消失掉了。三年前年我曾经写过,在Google的帮助下,大部分信息将得以永存,没想到仅仅是三年之后,我们就面临着如此巨大的损失。

 

2006年,人们认为RSS和Blog圈子的兴起会导致媒体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本质的改变,大量资本投入这个领域,出现了无数家创业公司。但不幸的是 Google Reader做的太好了,直接导致了这些创业公司们的死亡。到今天Google自己放弃了Reader,这必将造成大量的空缺,暂时没法弥补。虽然未来会 有新的公司再重新开始,但那要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夸张一点说,Google这个愚蠢的决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会造成人类信息获取的空缺,这种空缺不仅仅对于 直接用Google Reader那些人,还要包括阅读谷奥之类个人媒体的读者,他们是间接的Google Reader使用者。多么讽刺,这是一件和Google愿景完全相悖的事情。

 

三 曾经Google精神的远去

 

几年前,Google是创新者,它创新,开放,但今天,Google越来越习惯严防死守可能的竞争对手,它不再那么开放,它开始模仿潜在竞争对手,用和对方完全一致的方式竞争,然后用自己的巨大体量去试图压死对方,正像曾经的微软做过那样。

有几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事件:

 

 

  • Google和餐饮点评网站Yelp的纠纷。曾经Google和Yelp是合作伙伴,但当Google收购Yelp未果之后,合作停止,Google开始 用爬虫抓Yelp的数据,并且不给来源的显示在Google Maps上。被抗议之后,Google干脆自己做了Google Places来和Yelp竞争。
  • Google担心移动互联网和App会影响搜索流量,于是收购了Android,并且把Androd弄的越来越像iOS,以此来和Apple竞争。最早发 布的Android手机非常像当时的Nokia,但现在已经和iPhone非常像了,并且,Google毫不在乎和三星这种无良企业合作对抗Apple。 (关于为什么说三星是无良企业,以后我专门写,不仅仅是抄袭Apple这一点事)
  • Google担心社会化搜索会影响流量,所以放弃了自己在社会化搜索方向的任何努力,完全照着Facebook做了Google Plus。
  • Google担心电商网站,比如Amazon,会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所以做了Google Shopping,甚至还提供了Google Shopping Express物流服务。

 

这些事情都太无聊了。Google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是Larry Page领导的无聊没品Google,持之以恒的用和竞争对手一样的方式竞争,正如曾经微软干过的,当然,他们提供的一切都比竞争对手便宜 点,Android比iPhone便宜,Google Shopping Express比Amazon Prime便宜。另一个是Segrey Brin的Google X,更像几年前的Google,可惜做出来的产品宣传意义远大于实践,对于不太关心科技(科技不是IT和互联网这一点点范围)进步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创新 吧。

 

在Larry Page这边,你会看到曾经Google精神的远去。Google不再希望你找到需要的信息立刻离开Google,而是希望你一切都在Google完成, 最好一切都在Google Plus完成。Google不再是Don’t be evil,而是be evil。Google不再帮助创业者,而是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压制创业公司。Google Places和Android虽然是在照猫画虎,至少还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实际好处。Google Plus大概是Google第一个完全为竞争对手而不是用户开发的产品,它对用户几乎没有好处,坏处倒是不少。我想这样的产品未来还会再有,这绝对不是最 后一个。

 

Google不再开放,你在Google Maps只能看到Google Places的结果,不再能看到Yelp的,但相反,人们一直认为封闭的Apple反而越来越开放,Apple Maps搜索结果和Yelp提供的数据,Siri也会使用Yelp的结果,Apple因为自己在互联网服务上的弱势,反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开放 和封闭始终是相对的,在自己的强的部分没有人会开放,在自己弱的部分则必须要开放。Google不会开放自己搜索的算法和逻辑,也不会允许第三方有机会染 指搜索结果页面,Apple不会开放授权自己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但Google会开放硬件和操作系统,Apple会开放互联网服务。

 

开放的变封闭,封闭的变开放,整个商业史上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变化。事情的有趣有正在于此。做为观察者,我们不应该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分析企业,比如把开放贴 给Google,把封闭贴给Apple。有人会说,几年前你称赞Google,今天你批评Google。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独立Blogger应该做的事, 事情变化之剧烈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三年前的Google值得称赞,不幸的是三年之后这家公司变得令人失望。如果仅仅因为当时称赞了Google,今天不 去批评,那才是荒唐。从Google Reader这事上看来,一个企业变化甚至可以在一年内完成。这是令人沮丧又令人充满希望的事实。

 

无数的变化正在时刻发生,但至少我们知道,用和竞争对手一样的方式杀不死对方。无论Google怎么努力,Google Plus不可能杀死Facebook,Android不可能杀死Apple,Google Shopping不可能杀死Amazon,甚至Google Places也不可能杀死Yelp。真正会杀死Google的公司,未来一定会存在,虽然暂时我们还不知道它在哪。想想微软多年来对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的 严防死守,却没料到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浪潮几乎彻底颠覆了整个PC产业。

 

Google在年龄上比Amazon和Apple年轻的多,今年,人们开始说Apple缺乏创新,而Amazon继续以花掉自己能赚来的每一分钱的方式来探索极限。令我意外的是,最年轻的Google反而悄然无声的老了,比微软还要老。

悼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要関了……

想當年,我一直用的是GreatNews,一個本地的RSS聚合軟件。

後來,在Johnny的力薦之下,嘗試使用了一下Google Reader。結果一不小心就用到了現在。估計,在我的瀏覽Web所花的時間裏面,超過50%花在Google Reader或者從Google Reader裏點開的頁面裏面。

當初爲了Google+,Google把Reader裏面的社交功能給去掉了。現在,連Google Reader也要関掉了。Google還是我知道的那個Google麽?還是我已經跟不上時代了?SNS所代表的短平快已經取代了深度閲讀?其實,一篇文章也算不上深度閲讀,但縂比140個字要強。

今天把我在Google Reader裏面的數據給備份下來了。

我還能找到替代品麽?

VPS的IP又被墻了

今天上午忽然發現VPS上不去了。在QQ上問了問蛇蛇,發現在HK能正常訪問。

現象和今年1月的時候十分相像,是一種比較新的墻的方式:trace的時候,會顯示一直能trace到倒數第二跳都正常,讓人感覺問題是出在對方,而不是被墻。不過如果通過別的方式登陸上VPS,trace回來,就會發現,trace到中國之後,就斷了——這是今年才出現的新方式:不攔截國内發往目標IP的數據包,攔截目標IP發往國内的數據包。詳細分析看這裡

沒有辦法。換IP吧。結果Linode那邊連換了三個IP才正常……這麽墻下去會不會把Linode的IP給用光啊……

春節南航奇遇記

今年春節我坐南航的飛機回家。

8號中午飛回家,17號中午飛回北京。

結果8號一早上,就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說我17號回來的航班取消了,可以免費改遷。早一個小時或者晚一個小時。我想了想,反正不着急,就推遲一個小時吧。

買機票的時候我就有點印象,好像是架小飛機。7號晚上我上網選座位的時候一看,果然是個小飛機,只有一個通道,兩邊各3個座位。話説我好像好久沒有坐過小飛機回家了,基本上都是747、767、777、A320這種,經濟艙343佈局的。

到了8號,我跑到機場過了安檢去候機,登機口居然是擺渡車登機口……好吧。居然連登機橋位都沒有安排上……

快到廣州的時候,廣播說“繼續去往金邊的旅客,請……”汗,這小飛機居然還是飛國際航綫的……到了廣州,就把我們去廣州的和去柬埔寨的旅客分開,可是,居然還是擺渡車……

囘北京的飛機我本來也不想挑座位了,後來想想,還是挑一個靠近走道的吧。於是17號登南航網站去選一個座位,結果發現居然有“上層”和“下層”……我搜了一下航班號,居然是A380!我暈,撞大運了啊……不過我印象中聽説A380的經濟艙下飛機要等好久,因爲人太多了,所以我挑了一個最靠前的經濟艙座位。A380果然大,拿到登機牌后才發現,正常飛機一般都是提前半個小時登機,這貨要提前45分鐘登機。

我本來以爲南航的A380北京飛廣州的航綫也就2011年空客剛交付給南航的時候飛一下給大家體驗一下賣賣廣告,然後就飛國際航綫了。沒有想到到現在還在飛。

後來上網搜了才知道,南航想拿A380飛奧運會世博會,結果空客一直放鴿子,拖到11年才把南航的第一架A380交付過來。本來計劃拿A380飛北京巴黎或者北京紐約,但是民航總局不讓,因爲這兩條綫國航也在飛。結果南航現在4架A380,一架飛廣州北京,一架飛北京香港,兩架飛廣州洛杉磯。PS:廣州洛杉磯的航綫還是12年10月才開通的……可憐的南航……

1
這是在廣州機場拍的,一邊兩個引擎,白雲機場專門為A380搞的新登機橋,一個登機口有3個僑,1個是1層豪華頭等艙,1個給1層經濟艙,1個給2層。我去過的機場不多,之前見過的最多也就兩個登機橋的登機口,一個給頭等艙一個給經濟艙。

2
南航專門在A380轉用登機口前面把A380艙位佈置列出來

3
我就在這個艙了,前面一個艙就是豪華頭等艙。經濟艙座位佈局還是普通寬体客機的343佈局。不過從舷窗可以看得出來,機艙内壁和飛機最外壁之間的距離比普通飛機要大得多。

4
每人前面都有顯示屏這個我也見過,不過把控制按鈕也做在上面的就沒有見過了。以前要麽是在頭頂,要麽是在扶手。看來南航還是投了不少錢。

5
控制器可以取下來拉條綫出來,控制器背面是標準鍵盤以及遊戲手柄。側面還有信用卡刷卡槽。南航這個硬件投入挺大,但是軟件就一般了。沒有啥好玩的遊戲,浪費了這手柄,電影點播和電視點播内容倒是挺多的,常見流行美劇都有,不過基本上比當前播放進度落後一季。電影倒是挺新。12年的片子貌似都有了。

6
這是在北京拍的,對比一下。左邊看起來應該是737級的小飛機,右邊的就是A380。可以看到它的雙層舷窗。

新的一年

2013年來了。世界末日並沒有來。不寫點什麽說不過去。這篇文章墨跡一整天有餘也沒有徹底完成最後還近乎徹底推倒重來,希望不是2013年的寫照。

2012年對我個人來説還是比較重要的一年,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生活上的改變其實2011年就開始了,不過是在2012年結的果。

工作上轉變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年初,是個小的轉變。國慶節后有了個相對比較大的轉變,雖然有些不習慣,但是感覺是個好事,因爲有了挑戰。

2012年裏,我所支持的兩個項目,一個被砍,一個順利上綫,雖然沒有一鳴驚人,不過在網游圈大環境下,取得目前的成績也算是不俗了。

但是總體説來,2012年技術上並沒有太大收穫。自我感覺沒什麽成長,都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裏面活動,並沒有什麽突破。

2012年的國慶后的工作調整應該可以給我帶來一些突破,因爲接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這個,應該會在2013年體現出來。感覺上2013年應該也不會像2012年那樣被各種事情煩擾著而被推著走,應該相對來説更有自主性,更能主動學一些東西。

以此自勉。

周末看了《低俗喜劇》

恩。重口味。粗口、低俗字眼從開場一直貫徹到終場。正如電影裏面自己宣稱的:它的級別比“家長指引”還高一級:家長指責(這是惡搞香港電視的分級,和電影不一樣,電視分爲全年齡段、PG 家長指引以及M 成人三种級別,印象中有一首歌就叫《PG 家長指引》)。

看完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不會粵語的不用看了。雖然有字幕,但是很爛。而且幾乎每個笑點都要解釋。

==================我是劇透的分割綫==================

第二感覺:作爲裏面很重要的一個場景,也是很重要的笑點,裏面的菜式完全不是那麽“生猛”啊,那位監製怎麽會吃不下呢?紅燒兔子頭,炸田雞,冚家炸田鼠,紅燒全體野生水魚,湯裏面有粒牛眼……後來還上了個牛歡喜,除了牛眼和牛歡喜比較特別之外(也只是部位的特別),別的都還好啊。就是那個龍虎鳳大雜燴(蛇貓雞)我有點接受不了,不過這個也是個著名的菜式啊……我就不信“港燦”們真的沒有聼過。

第三感覺:有一個詞我之前也沒有聽説過阿。“俹簁”,別説那個“竹昇女(外國出生的華人女孩子)”,我都不知道什麽意思。“俹簁者,作事苟且而不精细也。”這是電影裏面的解釋。那個“竹昇女”把俹簁聼成了一句髒話,把她boss投訴到平機會(平等機會委員會),這個情節雖然搞笑,不過我覺得和整體劇情沒啥關係,這一段我覺得純粹是為搞笑而搞笑了。

==================我是劇透的分割綫==================

不得不說,文化的神韻,很多時候都是在髒話和俚語裏面。粵語是這樣,普通話是這樣,英語還是這樣。

VC2010項目依賴設置導致連接不上

在家裏面裝了個VC2010,打算玩玩。

結果發現儘管我設了項目依賴,連接的時候還是報找不到符號的錯誤,看link的命令行也的確沒有link我依賴的lib。

在網上搜了一圈都沒有搜到,只好換英文關鍵字,一下子就搜到了: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795567/visual-studio-2010-not-autolinking-static-libraries-from-projects-that-are-depen

大意就是説VC2010的項目依賴不會自動link了。要自動把lib連接進去的話,應該對項目右鍵〉“屬性”〉“通用屬性”,右邊“添加引用”,把要依賴的工程添加進去。然後,選中需要依賴的工程的,注意“項目引用屬性”項下的“Link Library Dependencies”要為True。

喝水記

鄙人有個不良習慣:不愛喝水。

夏天還好,公司有冷飲機,本人有事沒事接杯雪碧或芬達。到了冬天,這就不太適合了。雖然說有現磨咖啡,可咱也不好這口,偶爾調劑一下生活也罷,天天喝就不習慣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絕妙的方法,就是來公司坐下后首先喝一杯,然後再接滿。每次去如厠前必須把這杯喝光並且倒上一杯新的。鄙人深以為然并試行之。可惜不到一天就招架不住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要往衛生間跑一次。試分析之,得結果如下:網上也沒說杯子的大小啊。難不成咱杯子太大了?那好,減半試試吧……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今天和MM看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3D得還是恰到好處的。雖然感覺看2D也不會有什麽影響。

=================我是劇透的分割綫================

電影很大的篇幅都在講pi在海上是怎麽樣和一只老虎一起漂流的。到了最後面卻用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完全是主角口述的方式,講了另外一個故事“水手摔斷了腿。廚師殺了水手並且吃了水手,然後殺了pi的母親。最後pi殺了廚師給母親報仇,很合理地,pi應該是吃了廚師。”

好吧。片中和老虎的版本裏面有好多細節伏筆都是和這個更恐怖的故事是對應的。我更願意相信那個“有老虎的版本”,但不得不承認,如果有“真相”的話,只能是第二個版本了。

估計,pi是靠不斷編這個有老虎的版本的故事的各種細節,並且説服自己相信這個版本,才能支持下去的吧。

MM看完之後,一直問我“這電影講了什麽?”我回答不出來。其實沒有講什麽,就是一個故事的兩個版本,看你選擇哪個,僅此而已。